这温度不仅来自于轻微的城市效应产生的体感上的温暖,同样来自被清扫的干干净净的柏油路、一幢连着一幢的六层小楼,以及街市上来来往往的人群。
苏昌明心里是羡慕的。
“赶明年,咱也在城里买个楼房。”
然后美梦就被王秀珍无情地打破。
“还买个楼房,你当住楼房不要钱啊。又是啥物业费又是暖气费卫生费的,咱娃还结不结婚了?”
城市固然是美好的,但村民们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吃上公家饭,才有资格往城里住。这种美梦他们这一代肯定是没希望了,所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下一代将愿望实现。
王秀珍是这种思想坚定不移的拥护者,甚至苏昌明也是。
而且比起村里绝大多数人,他们已经走到了前头。因为,他们的下一代已经走出了乡村,十有**能够吃上公家饭了。
面对王秀珍的挤兑,苏昌明只能嘿嘿一笑不再言语。
夫妻俩人的采购维持了三个多小时,并不算很大的县城被他们用脚步丈量了一大半。
王秀珍还有些意犹未尽,但能买东西的地方就那么多,实在无法让她发挥全力。扛着褡裢的苏昌明脸色明显有些疲惫,看着王秀珍还兴致勃勃的样子,不得不皱着眉头劝阻:
“行了,再看这城都被你搬空了。小浑球也说了,他就呆两天。这回来估计也跟以前一样这个不拿那个不带的,你弄这么多东西咱俩得吃到啥时候。”
被苏昌明这么一说,王秀珍才有所收敛,但直到坐上摩托车离开县城,她的脑子里还在想,到底还有什么东西没买。
冬至过后的第一个早上,一辆涂装过的越野车停在苏昌明家门口,正式掀开了西山村的热闹。
闲着无聊的男人们大都放下手里的纸牌,循着传言挤在苏昌明家的南墙根下,有一搭没一搭聊着他们刚在院子里听来的消息。
“来了四个人,可比老王家去年来的人多。”
“有个戴眼镜的,不是当兵的。还有个是咱们县武装部的,剩下两个都讲的一口标准话。”
屋外讨论着来人的身份,屋内七个人则进行着正式的询问。
“先介绍一下,我是105团的接兵人员,我叫姜阳。这位是你们县武装部的刘干事,这位是苏寒同志学校的靳老师,这位是他们学校武装部的李干事。”
“因为苏寒同志的情况特殊,所以我们也特事特办,专门来这里了解一些情况。”
看到屋里特意摆好的方桌上丰盛的酒席,包括陪同家访成员前来的武装部干事都有些哭笑不得。
如果苏昌明知道苏寒参军这件事在他们那里引起了多大的轰动,或许就知道这桌酒席他压根没必要摆出来。
为了尽可能将这顿酒菜应付过去,来自接兵单位的军官坦诚来意正式进入了谈话阶段。
经历过一天的相处苏寒的表现随意一些,但苏昌明夫妻却正襟危坐,好像要当兵的是自己一样,生怕稍微表现不好就影响了面前四人的判断。
这让军官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摆摆手,示意两人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