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杨广小结
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罗隐,在游览已经迁到雷塘的隋炀帝陵墓时,对于规模远远小于普通帝王的炀帝陵慨叹之余,写下《炀帝陵》一诗: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这首诗交代了隋炀帝最后魂归何处,并且深深惋惜,早年曾经平定南陈天下一统的杨广,最终只是惨淡收场,陵墓的规模只是数亩薄田。
杨广死后也并未入土为安,坟墓至少经过了两次迁移。
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草草葬于江都宫流珠堂。志大才疏的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后并没有好好经营江南之地,而是率领大军北归,似乎要去问鼎中原,最终却是羊入虎口。
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重新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
公元622年,唐朝平定江南后,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客观来看,杨广一生,有功有过,但功过难以参半,毁大于誉,已成定论。比较权威的《隋书》在简单说了一句好话之后——炀帝爰(yuan,从,于的意思)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注意,都是讲他在小时候是个好孩子,有美名,却北,在兄弟中间卓尔不群。
然后给成年执政的他总结了几条罪状:
一是皇位来路不正(矫情饰貌,肆厥奸回,故得献后钟心,文皇革虑,天方肇乱,遂登储两,践峻极之崇基,承丕显之休命);
二是骄奢贪婪(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
三是残暴(锄诛骨肉,屠剿忠良,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