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保人,这笔买卖他宁可不做。
李慢侯点头:“可以。”
两人又商议了一番,曹掌柜提出要扬州的大财主作保,然后他供货,李慢侯还至少要付他一半现钱周转。
三千匹马,价值十万贯,李慢侯得凑够五万贯钱。还得找保人,时间很紧张。
他没有耽误,保人的事情,请公主出面,由扬州地方官找扬州本地大地主作保,这并不难。难得是现钱,那批丝绸可以折价三万贯,李慢侯还有一万贯的缺口。另外现金不多了,军饷也支应不及,李成、丁进那些土寇之所以寇掠,开封府发不出军饷是很大的原因。
能找到现钱的地方,其实最直接的就是他的军队,先后发下去了三万贯现钱,大多数都在士兵手里捏着。他们在扬州城里花去了不少,但大多数人还是攒着钱。
找士兵借钱,这更让李慢侯谨慎,发钱给他们,如同一个契约,再收上来,这些人难免抵触,因此不可能强收,只能商谈。
他先跟军官沟通,军官也认为这种从士兵手里收钱的举动,很容易激起兵变。
李慢侯需要他们手里的钱,还不能让他们有怨言,还需要让他们一直相信当兵是能继续吃到军饷的。
又跟几个士兵中提拔起来的分队长、小队长商谈,他们也不太乐意。
“本官并非无钱。钱在家中而已。派人去取来不及,可否你们将钱借给我。”
小军官们表示他们的军饷可以借,但不能替兄弟们做主,而且劝李慢侯不要动他们兄弟的卖命钱。这些小军官,跟那些士兵,有很重的乡土情谊,以前在家乡的时候,可能他们之间还动过手,但出了山,渐渐的他们就成了一个新的集体。李慢侯又尽量将一乡一村的士兵安排在一个建制中,试图打造凝聚力更强的子弟兵。
看到军官脸上的不情愿,知道拿他们的钱他们也不满。
不由感叹:“要是当初发一半就好了。”
想到这里,突然拉住正准备走的几个军官。
“这样!你们把钱借与我,我派人把钱送到你们家里,可行?”
几个军官顿时神色一动,李慢侯知道有戏。
接着热闹了起来,大家七嘴八舌的说起来。他们不少人其实也一直想往家里寄钱,但回不去。
军官们的态度,让李慢侯放心了,让他们回去跟自己的同族士兵商量,愿意的,就借钱给他,然后他派人送钱到他们家里,不愿意的也不强求。
这种自愿行为,应该不会造成士兵对他这个主将的失信。
几个军官很快就又回来了,他们说很多士兵愿意借钱,但有一个担忧,那就是他们不相信李慢侯能把钱给他们送到家里,问李慢侯拿什么作保?
李慢侯知道这些人的性格,十分排外,以前对村外的人都不信任,现在对他不信任也正常,这就是文官眼里最刁的刁民,因为他们不信任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