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元武馆,人头涌涌,黑压压一片。
在里头的,是八元武馆的弟子,足有二三十人,簇拥着馆主刘大猛;外面的,是听闻消息,蜂拥而至看热闹的人,其中不乏附近武馆的人。
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张大了眼睛,要看个仔细。
在申城武术界,飞霞路这边,风云汇聚,踢馆并非什么稀罕事,一年下来,少说也有几次。
不过来踢馆的,大都是外乡人,尤其南方人居多。
自古以来,以地域划开,拳分南北,各有特点长处。
南方多战乱,不少人拖家带口,逃难北上,进入申城。难民中,有些是本在南方开设武馆的拳师,到了北面,为讨口饭吃,想扬名立万,少不得用拳头说话,进行踢馆。
有人成功了,在飞霞路站稳脚跟,更多的是失败,无处营生,只能去打黑拳,而或替人卖命。
且说成功的,开了武馆。久而久之,随着人数渐多,从南方来的拳师同气连枝,互相照应,从而能与排外的本地武馆拳师相抗衡。
门户之见,拳分南北,曾闹出不少矛盾,冲突激烈。
后来时局纷乱,外族入侵,有数位武道宗师奔走疾呼,掷地有声地说:“拳可分南北,但国能分南北吗?”
于是建立国术精武会,要以武救国,同时协商解决各种内部的矛盾问题。
如此一来,武术界开始变得有秩序,有规矩。
踢馆的规矩倒保留了下来,因为有人要出头,就得给人留机会。
然而踢馆绝非易事,能在飞霞路开武馆的,哪个没有真本事?来踢馆前,得先掂量掂量。
外来人不知深浅,想着靠踢馆一战成名,博取前程;但本地拳师大都知晓底细,轻易不敢上门打。
今天到八元武馆踢馆的,恰是本地人,虎啸馆,唐野。
关于虎啸馆,武术界话题不少,可都是过去式的了。随着虎啸馆搬去斜阳路,失势没落,也就没了被谈论的热点和价值,渐渐被人遗忘。剩下的谈资,也是笑柄,说那《三通虎》打不死人,练的人先死……
当虎啸馆突然冒出个唐野来,很快就引起了关注。特别是有关大成被打败的事例在先,此时唐野来踢八元武馆,真是话题十足,不用多久,满街皆知
消息传扬出去后,甚至有报界的记者赶来打听,顺便观战。
前些时日,白鹤门与鹰爪门约战,话题炒得很热。不料当双方上台比武时,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好的鹰鹤大战,最后像是走过场的木偶戏,没有多少激烈对抗可言,使得众多翘首以待的观众大失所望,戏言为“菜鸡互啄”。
甚至有作家开专栏写文章批评,说这些门派拳师养尊处优久了,血性消磨,成了花拳绣腿……
……
刘大猛双臂抱胸,傲然看着站在身前的唐野。
一个壮汉,一个少年,形象上相差甚远,很是分明。
刘大猛倒不敢因此而小瞧了对方,毕竟关大成前车可鉴。
唐野气息沉静,并不因为被那么多人围观而有所怯场。
第一次来踢馆,选择八元武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关于飞霞路大小武馆的情况,杨三手事无巨细地说了一大通,介绍得十分详细,把知道的,了解的,通通说给唐野听。
这叫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