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器的科技含量比较高,成本也高,基本上不会用于家用领域,基本上都是一些高精尖的商用或者军工设备才会用到智能传感器。
中国的传感器起步比较晚,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发展的,“六五”计划的时候,中科院开始研究硅材料的力敏传感器,当时只做出了10毫米乘10毫米的硅片。
到了“七五”计划时才解决了2英寸的硅片芯片,“九五”计划时才做到了4英寸芯片。而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小规模量产s芯片了。
所以在当时,中国的传感器的确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落后的程度恐怕不亚于芯片产业。也因此即便是到了清华大学这种中国最高端的学府,也无法解决李卫东所遇到的问题。
望着技术清单上的圈圈叉叉,李卫东心中估算了一番,就算是现在给庄教授大几千万的科研经费,所能解决的问题也十分有限。
于是李卫东开口问道;“庄教授,我大致看了一下,这上面的叉号和问号,远比对号要多得多,也就是说很多技术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不知道您还有没有其他建议,帮我解决这些问题。”
庄教授想了想,开口说道“技术研发嘛,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是很多时候,花钱花时间做了研发,也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所以不是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嘛,叫造不如买,既然我们自己做不出来,也就花钱买呗如果可能的话,直接从国外购买成熟的技术,是最便捷,可能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我也考虑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是传感器方面很多的核心技术都在美国,就算我们想买,美国企业也不愿意把技术卖给咱们。更关键的是还有个瓦森纳协定。”
李卫东说着长叹一口气,接着道“瓦森纳协定中将传感器定义为关键科技,并且单独的列为一项,有关传感器的内容更多达40多页,有瓦森纳协定在,我们中国的企业就很难拿到高端的传感器技术。”
冷战时期西方国家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禁运和贸易限制,搞了一个“巴黎统筹委员会”,也就是所谓的“巴统”。这个组织在1952年单独成立了一个中国委员会,据说专门针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机构。
中国也没少被巴统卡脖子,除了武器之外,像是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也是在禁运名单当中,累计共有上万种产品。当年中国靠着算盘去计算原子弹的参数,就是因为巴统禁止向中国出售计算机。
巴统是冷战的产物,冷战结束以后,苏联解体,而且苏联的各个成员国,包括俄罗斯在内,也都尝试着倒向西方,巴统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于是西方国家便搞了这个瓦森纳协定。
单就瓦森纳协定的条款而言,其实并没有正式的列举被管制的国家,而且瓦森纳协定也有一个所谓的“各国自行处理”原则,就是成员国可参照共同的管制原则和清单自行决定实施出口管制的措施和方式,自行批准本国的出口许可。
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个“各国自行处理”就是句废话,肯定还是美国说了算。所以即便是瓦森纳协定的成员国自行决定向中国出售某项技术,美国也会出来干涉。
在科技和军事领域,瓦森纳协定可没少卡中国的脖子,严重的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就好比芯片产业,就是受瓦森纳协定影响最严重的产业。
但这个瓦森纳协定也逼迫中国不得不进行自主创新,最终在很多领域实现了完全的自主化,等中国的技术成熟了,反而又抢走了西方的市场。
从这个角度而言,瓦森纳协定对于中国,也不是完全负面的,如果没有这个瓦森纳协定,或许在很多领域,中国仍然无法自力更生。
瓦森纳协定虽然是针对中国,但是也激发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从长远看,瓦森纳协定逼迫中国不得不自力更生,算是帮助了中国。
然而有一个国家,却是瓦森纳协定纯受害国,那就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