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关于暂停早朝的圣旨,在朝中没有引发多大的波澜,朝中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诸多的官吏大都忙的脚不沾地,落实诸多的事情总是需要时间的,暂时不参加早朝也是好事情。
皇上的圣旨也说的很明确,因为朝中和地方需要落实的事情很多,且地方与朝中的诸多需要决断的事宜,可以交付内阁商议,最终由内阁进行禀报,不需要每日里的早朝来商议,今后就算是恢复早朝,也不需要每日都进行了。
离开南京之前,朱慈烺专门找到了左都御史路振飞和右都御史张慎言,叮嘱了近半个时辰的时间,说到的全部都是整顿朝纲的事宜,应该说整顿朝纲要从制度上面着手,上上下下进行全面的改革,这样才有作用,不过时间上面来不及,朱慈烺首先要稳定朝廷、稳定南方,首先要打败后金鞑子的进攻,所以当下只能从盯紧官吏方面着手。
路振飞为官耿直,仗义执言,不畏权贵,出任左都御史是最好的人选,不过这样的官员也有突出的问题,那就是眼睛里面容不得沙子,须知官场上是复杂的,千里做官只为财,朝廷给予官吏的俸禄少得可怜,养活家人都存在困难,如此情况之下,让官员清廉如水,那就是自欺欺人,朱慈烺必须让路振飞明白这一点。
至于说张慎言,朱慈烺最为欣赏的就是张慎言认定人之欲即天理,反对存天理去人欲,张慎言的这种思想,在品评官吏的时候,能够做到基本的公平公正。
朱慈烺专门提到了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说到了张居正的考成法,考成法注重对官吏的监督考核,以业绩为中心,行的升职,不行的贬职,且严格执行,此举大大提升了部门的办事效率,朝廷的决定得到了最为彻底的执行,今后朝廷亦要大力推进考成法。
朱慈烺的苦口婆心,甚至与路振飞、张慎言辩论,举了很多的例子,总算是让两人明白自己的苦心,那就是当下的南方,首要的是稳定,对于官吏的监督责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拔高要求,导致督查院对官吏的监督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朝廷官吏的配备,朱慈烺已经尽全力了,史书上面的南都三清,侯峒曾出任兵部左侍郎,陈洪谧出任户部左侍郎,徐石麟出任吏部左侍郎,至于说南明三贤相,高宏图与史可法已经是内阁大臣,姜曰广是翰林供奉、掌院学士,将来也是要进入内阁的。
至于说抗清三公,江阴的阎应元、陈明遇、冯厚郭,因为三人都只有生员的功名,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启用,朱慈烺只能让龙祖山暗地里关注这三人,等到机会成熟之后启用。
江西总督袁继咸,赋闲在家的黄道周、翟式耜、黄端伯、朱大典等人,亦是朱慈烺特别关注的对象,特别是袁继咸、黄端伯何朱大典三人,袁继咸敢于直言犯上,为官清廉,黄端伯办事干练、广知博闻,朱大典能够带兵,有气节,这三人的能力都很突出,如果能够发挥其特长,对于朱慈烺将是巨大的帮助。
朱慈烺准备御驾亲征时候,黄端伯与朱大典两人已经奉旨来到了南京。
朱慈烺毫不犹豫的下旨,敕封黄端伯为礼部左侍郎,跟随前往山东,至于说朱大典,同样跟随朱慈烺前往山东,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朱大典曾经长时间担任山东巡抚,对于山东的情况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