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内什,康城孤儿,十八岁,从小被康国国王收养,并成为末代国王咄曷的内侍之一。
因为这个原因,居内什会读写粟特文字,在时下文盲率高达九成九的河中自然是十分罕见的存在,齐亚德将康国的贵族屠杀一空后,像他这种奴隶出身的人自然留了下来,协助大食人管辖城市。
大食人撤离后,居内什又被孙秀荣留了下来。
孙秀荣让他协助由博格达营都尉孙孝恪担任县令的康县(康城周边地区,管辖民户近两万,是昭武州最大的县域)重新丈量、登记、造册、分配、颁发田契之事。
这在康国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大事。
在以往的历史上,一开始的塞种人在此地施行赤.裸裸的奴隶制,后来的大月氏继承了这一做法,塞种人与大月氏的后裔粟特人大致继承了这一做法,不过随着不少文官、武官贵族被贬为贫民也开始出现了平民这一阶层。
当然了,这种阶层非常少,占据主要地位的还是农奴。
一开始,粟特诸国的贵族绝大多数都是军人出身,绿洲地带每一座城堡实际上就是他们的军事堡垒,后来逐渐发展成商业堡垒、宗教堡垒,但核心还是军事堡垒,军人的地位自然十分突出。
军人都有封地,一开始是犯罪的、宗教地位低贱的本国人作为农奴在其采邑劳作,后来又将通过战争得来的俘虏纳入农奴阶层,于是农奴的规模便越来越大。
匠户也大致如此,称之为匠奴更为贴切。
倒是商人这一职业贵族、平民都可以从事,在时间来到大唐时代后,其中有着深厚背景(多半有大贵族血统或军事贵族亲属)的大商人渐渐与军事贵族并驾齐驱了。
对于河中诸国来说,最大的威胁自然是战争,当战事来临时,由贵族或贫民组成的军队用来作战,奴隶当做民夫,但承担运输军事物资重任的则是商人,其中的大部分物资还需要自己提供,这是因为此时的河中诸国“国库”都很小,国王只不过是一个个小国的领主罢了。
商人很少会推却这个义务,反而会借战事的机会控制了军事物资的制作、采购,故此,河中诸国大小城池里的作坊多半是商人们的。
军人、商人,是诸国的两大支柱,由于河中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几百年来,商人的地位实际上比军人还高,前面说过,库特巴(真实人物)组建的商队护卫击败了安国反抗大食人的大起义,可见其护卫规模之大、之精锐。
故此,在战事发生时,随队押运粮草的商队护卫实际上成了诸国军队的预备队,战力一点也不亚于正规军的预备队。
何为农奴?匠奴?牧奴?
如果地主将田地租给农户,每年收取一定租金,那不叫奴户,而是租户,无论租金多高都是,但如果农户、匠户、牧户侍弄的粮食、器物、牲畜全部归地主/作坊主/牧场主所有,后者在收获后只是根据前者的表现赐予不同的物资,以保证他们勉强不会死去的话,他们就是奴户。
眼下河中诸国,就是一个以奴户为主的奴隶制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