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代大王即位之后,就要送王族子弟一人去大明京城国子监就读,这是大明太宗皇帝当年在册封高丽王时,就立下的规矩,而等到一代代皇帝之后,又一再重申,哪怕国中早就仿造明朝国子监设了成均馆,但依旧扛不过这条大明祖制。
虽然历代大王都力争让大明这边能够把所谓高丽国号改成朝鲜,然而,大明的皇帝都极为固执,每每不允,而辽东兵马密布,女真稍有异动就遭镇压,高丽国中纷争又多,文武大臣难以齐心,所以只能谨慎地侍奉天朝,不敢妄动,至于贡女贡物,那更是司空见惯。
大明纵有纷争,但每次夺位都实在是结束得太快了,快到高丽根本就来不及趁机有所斩获。而从英宗到睿宗,即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边境上的蒙古和女真扫荡一遍。面对那种大兵压境的局面,高丽怎敢不继续送王族进国子监?毕竟,读书三五年而已,又不是一辈子。
虽然这一百年来,这种状况,偶尔也因为大明的内斗纷争而有例外,但大多数时候,这种情况却延续了下来。而且这条形同质子的规矩中最苛刻的是,历代皇帝都挑明了只要嫡子,不要庶子。要王的嫡亲子侄,其余的旁支不能用来充数。
想来也是国中的庶孽禁锢法传开,就连大明都知道了。
毕竟,虽然所有勋贵文官的庶子都因为从母法而没办法染指权力,但王族也会有正室生不出儿子又或者连丧子嗣的情形。所以,有些时候哪怕只剩下一个嫡子也就是世子的时候,也不得不小心翼翼护送到大明京城,在国子监上或多或少地呆几年。
就比如他现在那位当上大王的叔父。哪怕在国子监呆了不到一年就因为那场坐轿纷争而受到申饬,而后灰溜溜回国,但那时候他的祖父世祖大王只剩下叔父一个儿子了,难道还能为此废了叔父这个世子?也就是一面上书替叔父请罪,一面送上贡品谢罪而已。
就连曾经对在大明京城受辱而耿耿于怀的叔父,即位后又哪里敢开罪明国?国内各种勋贵文官的纷争,大权的争夺还解决不过来呢!
可就算再多的麻烦解决不过来,却还是没忘记把他这个侄儿赶紧送过来。
于是,他一面要忍受和最敬重的母亲分别之苦,一面更不得不担心自己会在这大明的京城呆多久,是不是真的三五年就能回去。
至于本应属于父亲的王位,他却不指望能够回到自己这一系。叔父虽死了嫡长子,但之前也已经有了嫡次子,而且人现在还不到二十,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儿子。
相形之下,他这个侄儿就算丢在这大明京城一辈子,想来他也无所谓。
而且,哪怕他的父亲能够活到现在,能够顺利地从世子之位登上王位,也许他这个儿子也依旧要到这座大明的京城来一趟,否则,难不成还让他那个更加体弱多病的长兄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