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论吏士行能令》:“一似管窥虎欤!”(就好像从细管里看老虎。)
此处林夕用这个词是表示大家再用汉文化中的雅言级别的对话。
“雅言”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在通用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后人将古代通用的上古音系称为“雅言”。
其音系为上古音系,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就出现了“雅言”。
与之相对应的则包括古语用词。
因为记住官话和上古官话用词需要很好地教育背景和训练,并且在与当地方言俚语中保持不混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从是否会雅言发音,以及使用雅言的用词,能够非常明显地分分辨受教育的程度。
目前很多人多数将雅言偏重研究发音,而不太重视伴随的古词,因为大部分雅言的音,是随着时代变化的,很难遗传和流川,词的变化要慢得多,所以容易忽略雅言的词和音和惯用型的三者统一。
也因为如此,现在雅言多指古代汉语的发音。
但事实上,在古代语言环境中,发音当然是非常容易分辨的,比如现在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孩子,一口京片子,但是你要让他用美好精准的用词,可能极为困难难。
所以,雅言不应当脱了雅言用词和惯用型来单纯地讨论雅言的的音。
顺便说说,周以前汉语的具体形式已无可考,据传当时的标准语是周朝时期标准语的前身。
周期的汉语标准语,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洛阳雅言。
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周代文字学的是商朝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学习的。
古代的雅言(中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就是夏言。
相传夏朝建都在河南洛阳及周边地区,商朝建都地点也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所以中国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应当就是在洛阳一带,据推测古代的普通话是以古河洛语(今洛阳话)为标准音。
上古时代五帝时期和后来的夏、商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中原地区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中心地区。汉族的本来名字是华夏民族。华夏这个字具有很深奥的意思:华就是衣冠之美;夏就是礼仪之盛。雅言,就是夏言(夏朝官方语言)。
洛阳雅言,古称河洛语,河洛话,今称洛阳话,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其音系为华夏传统的上古音系。
但是不等于今天洛阳话就完全等同于古代雅言。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自此,洛邑的语言就渐渐成为了整个东周时期雅言的基础。春秋时期,孔子讲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据传,孔子正是用洛阳雅言来讲学的。《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
这下子,现场的人都欢呼了起来——这从龙之功,算是落着了。
林夕等着大家欢呼声小了一点,接着说:
“只是今后这土地,军功封爵免税投寄之事,是不能再有的。
任何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是不允许再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