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獒唐 > 第二五五章 文明的支点

第二五五章 文明的支点(1 / 4)

黄帝战蚩尤,虽然被认为是神话传说,可是,抛开那些怪力乱神的部分,单从它的实际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炎黄两大部落联盟战胜了九黎氏,一统了黄河流域。

进而,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文明基调。

注意,这一,点非常重要!

它的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

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呢?就是农耕文明。

黄帝播百谷草木,事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

炎帝则是亲尝百草,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农具。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新石器时代,部落普遍以狩猎为主的时期,将农业定为了炎黄子孙生存的基调。

而蚩尤九黎,从神话描写之中,也可以窥得一二。以金为兵,驾驭凶兽,骑着国宝跟黄帝干架。

这说明,九黎族很可能是以狩猎、驯养畜牧,为主要生存方式的游牧部落。

当然,以当时黄河中下游物种的多样性来看,可能不用“游”就能猎,也能牧。

那,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农耕和游牧两种生存方式,在当时的社会原是并存的,并且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结果则是,炎黄胜出。

那如果反过来呢?蚩尤得胜,吞并了炎黄部落,可能华夏民族的文明走向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总之,炎黄胜了。

除了我们现在都叫“炎黄子孙”,而不叫“蚩尤子孙”之外,最深远的意义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是种地的!

黄河是母亲河,黄河流域也成了华夏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粮产基地。

而之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华夏的历史都是围绕着这条母亲河,围绕着这个产粮基地而发生的。我们围绕着这一个大粮仓,创造了文明。

甚至到周朝,楚人在长江流域建立诸侯国,使得农事在长江中游发展起来,也被认为是黄河粮产基地的延伸。

而这个局面,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

......

武则天现在心中生疑的是:穆子究在谈秦之一统,可是他现在说的粮产和农耕,好像和这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吧?

因为,秦国只占算黄河流域的一小部分,远没有达到左右全局的地步。

两个问题不搭边儿。

“子究到底要说什么?”

“麦!”吴宁吐出一字。

“秦国虽只是偏居黄河一隅,可是陛下忘了吗?秦国有麦!”

“麦?”武则天不是太懂。

“对!秦国所处关中,陇右之地,正适合麦子的耕种。而由西域传入中原的麦米,也正好第一个到达秦国。”

“然而,当秦人通过种麦得以大幅提升粮产之时,其余六国还是以粟米为主要作物。”

“试问陛下,粟米对麦子,哪个能胜?”

“!!!”武则天眼前一亮

“不错!!粟米对麦子,怎么可能得胜?”

粟米的产量和麦子是没法比的。让吴宁这么一说,倒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秦之一统。

而吴宁的声音适时传来,“秦国虽不占黄河产粮的全部,可是得麦子之利,秦国等于是把黄河上下这个产粮之地升天再造了。”

“秦因麦子一统六国,而麦子也因秦而广植天下。”

“对对对!!”武老太太显然来了兴致,举一反三,道:“子究所言极是!正因有麦子遍植天下,中原自秦起,便是繁盛千多年,四海皆服。”

说白了,秦国利用麦子的高产,先让自己升级,进而统一六国,使得中原跟着晋级。

而自秦之后,华夏文明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那陛下可曾想过,始皇帝为何要修长城呢?”

“嗯?”

武则天一愣,“不是......不是为了抵御异族吗?”

“确实是为了抵御异族,但却也没有那么简单!”

“哦?怎讲?”

吴宁一笑,“恳请陛下取一山河图来。”

老太太与吴老九探讨的正起兴,怎有不可?

“婉儿,速去取来!”

不多时,山河图于二人面前展开。

吴宁指着秦长城旧貌之处道:“陛下且看,秦长城在这里。”

“陛下找来懂地志天候的天官一问便知,秦长城画的这条线,正好把这块粮产之地包裹其中。长城之内,雨水丰足。长城之外,干旱无收。”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