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波德莱尔所说,菲利克斯也一直知道,无论前世今生,自己其实都没受过多少严苛的磋磨,总是被保护得很好,因此他哪怕知晓世上存在的某些苦难,却到底有些天真在身上。
他总是更喜欢童话,喜欢积极乐观的过程,喜欢看得见希望的结局。
菲利克斯一直以来所创作的作品也秉承他一贯的理念。无论过程如何曲折,通往“未来”、“以后”的结局时刻,总是充满希望的。
迷路的孩子找到家人成功回到家;短暂迷失于情感的人寻回理性、掌控自我,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陷入混乱境遇的人在伸出的援手帮助下重拾信心,未来仍有无限可能
希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珍宝。
哪怕是非常容易写成黑暗绝望氛围的“人性”主题,菲利克斯也想在那片深渊里挂上一点萤火。
“你见过街头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吗”波德莱尔又举了个例子给他,“今天你跟着爱斯梅拉达去的流浪者车队还是抱团的流浪民族,他们的生活条件已经比那些孤零零的流浪者好许多了。可他们也得为了温饱坑蒙拐骗,卖艺、争夺地盘、仗势欺人。”
菲利克斯当然当然记得。临行前,狄更斯还领头想要为伦敦的流浪孩们做点什么。
他终于回想起伦敦那些为了温饱生计而偷盗的流浪孩们。即便大一点的孩子能去厂里打打下手,那些没有固定住房的流浪者们也很难被接纳进去签正规合同的正经工厂。更小的孩子们什么也不会,没有求生技能,他们拿什么面对“将来”呢
“他们当然也并非天生坏种只是这个社会没能给他们成为有尊严地活着的人的条件。”菲利克斯终于从亲身接触过的事例中获得更实在的共情,嗓子眼好似被什么东
西哽住了,头脑涌上许多乱糟糟的联想、话语、情绪与热度。
期间,白毛女中那个由抽象转而具象化的深刻主题从一众思绪中突显出来
“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生在地狱,想要活下去,人只能变成魔鬼。身处恶劣的环境中,人就成了凭着本能不惜一切争夺生存资源的恶鬼野兽。没有善恶之分,只有生死之别。
这能怪罪到那些被迫污染成恶鬼野兽的可怜人吗
可是
他们又确确实实,在为非作歹,在多行不义,哪怕有的人侥幸脱离底层糟糕的环境,也会将一身恶劣陋习带着,屡教不改,为祸一方。已然根深蒂固的思想,再难轻易改变。
菲利克斯皱着眉,皱着脸,热气蒸腾上头的大脑又逐渐冷却下来。
他的厌恶情绪应当对事不对人,平等地讨厌一切恶行,而非区分善人的恶行、坏人的恶行,体面人的恶行、底层人的恶行。
到这里,虽然依旧对底层这些的恶行深恶痛绝,现下却也有了更多对塑造出这些底层恶者与恶行的环境的痛恨,与对这些“被迫行恶而无法向上”的底层可怜人们的些许同情。
“谢谢您,波德莱尔先生。我好像知道要写什么了。”菲利克斯抓到了灵感的尾巴。